昨天,《北京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办法(2018-2022年)》发布:师范专业将改变以往录取方式,统一提前批次录取。同时,本市鼓励设立面试考核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所有师范生均享公费教育。
综合性大学也可设师范专业
本市全面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把支持相关院校增设的相关学科教育专业(师范)、委托相关院校培养师范生等纳入公费师范生政策范围。同时,本市将提高教育硕士奖助力度,提高全日制在读教育硕士的补助标准,多种途径吸引优质生源。
依据办法,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鼓励设立面试考核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支持师范院校构建师范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
本市还将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师范生的培养规模,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积极争取增加一批教育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大力推动高级中学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同时,本市将支持一批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大专及以上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支持相关院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等。
根据教师教育发展以及财力状况,本市将适时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
鼓励向非师范生开“教育课”
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将成为教师“主修课”。师德教育将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摆在教师教育工作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
市教委表示,将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整合国家中小学幼儿园主干课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深化师范专业的课程改革。健全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衔接,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规范,严格过程管理;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保教)技能训练,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
本市还鼓励高校针对有从教意愿的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支持学生参加必要的教育实践。建设公益性教师教育在线学习中心,提供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资源,供愿意从教的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修习。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优化培训课程结构,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改革,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与中小学共享优秀师资
本市将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推进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共享师资,允许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企业人员双向交流。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企业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实施骨干培训者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专兼职教师培训者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高校与中小学还将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本市还支持建设一批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与实践基地、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院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研修基地,作为师范生实习、教师跟岗研修、校本研训组织、开展教研教改的场所和基地。本市还计划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优秀干部教师的境外高端培训。
依据方案,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通过现行政策和资金渠道对教师教育加大支持力度。在相关重大教育发展项目中将教师培养培训作为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伴随本市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本市将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发布《北京市教师教育质量年度报告》。